欢迎来到中共宜兴市委党校网站!

天气预报:
服务保障
数字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保障 > 数字资源

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日期:2014-06-23   浏览次数:

学习时报    胡建华 杨军

 

舆论引导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否能够正本清源,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成为政府、媒体等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近年来的突发事件中,出现过不少因没有抓住舆论引导良机,导致突发事件舆论导向多元化和事件更加复杂化的现象,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使政府公信力下降。在互联网的推进下,舆论引导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舆论引导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舆论引导力正接受着现实复杂情况的考验,需要政府、媒体、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面对。 

完善机制,同媒介一道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迅速地、积极地发布信息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工作。官方发言人不只是以政府代表的身份发布信息,更是掌控舆论导向的舵手,发言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发言,主动还是消极处理事件,对事件往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舆论引导工作时,要保持“准确迅捷”“条理明晰”“收放有序”“导向正面”的行事原则,按照事发后不同时间段的工作内容、工作要点做出应急预案、提出议题,同时积极配合新闻媒介,与其一道共同安抚民众避免造成恐慌等等。贯彻“第一时间发布真相、积极主动放低姿态、发生原因三思而后言”的方针,使得流言无所遁形。

先入为主,牢牢掌握话语权。在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繁杂的高难度工作,对各地方政府一把手而言是极为严苛的考验。如何在纷乱的任务间平衡好工作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事件的处理与补救,确保群众生命财产不受威胁,将事件带来的物理损失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工作,及时向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介通报信息,抢在国外媒体发声与国内谣言四起之前将舆论导向正确的方向,正本清源,避免社会出现恐慌情绪。

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由于突发公共事件本身是有时效的、极受瞩目、影响较大,若要高效地进行舆论引导工作,首要任务就是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就能接收到来自官方的信息,达到稳定社会情绪的目的。要牢记“首次出现的信息传播力最强”这一定律,先说话的人才能得到发言权。在一场突发公共事件里,新闻被记者在政府之前抢先发布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令人胆寒的是他们发布的新闻并非是来自官方的准确消息。所以,在事发后第一时间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公布事件真相与进展是取得民众信任与发言权的关键。在发布信息时注意语言的使用要通俗化,使群众能够充分理解信息内容,同时放低姿态,配合好与新闻媒介单位的相关工作,使得信息的传播效率最大化。

尽量前移舆论引导的重心。传统舆论引导的工作思维是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态没有严重到一定地步都不会去引导舆论,此时政府手上已经没有了话语权,再行争拗不仅于事无补,很有可能还会造成反效果。所以,在事件伊始就要抢先发声,在舆论成型之前就牢牢把控住舆论的走向,比起在成型之后采取措施补救收效更佳。首先,官方发言人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代表政府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其次,面对公众和新闻媒介,政府需要有更为高超的公关技巧,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各界媒体提供相关资料信息。

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新闻舆论工作预案。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一是制定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对应不同性质的事件,要有不同的预案去应对媒体,这样在各种事件发生时,都可以根据情况依照相对应的预案配合媒体进行工作,要在预案中拟定好工作任务分配与具体章程。二是做到“精准”与“迅猛”。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得话语权,争取首发信息,并保证信息内容足够准确。三是政府一把手出面成为官方发言人,发言人并非指定某人固定完成此类工作,而是一种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在完成舆论引导工作时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这些年来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得到的教训来看,与其在事发后手足无措,不如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在事发时方能有章可循,完善处理。

大力加强干部培训力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处在一线的地方党政机关是第一时间接触事件的,地方党政机关能否对事件进行迅速地判断以及处理,是舆论引导工作的关键。为将上述工作要点以及具体措施落实好,需要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宣传部门和相关业务主管单位的干部培训力度。通过地方政府间的人才交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项培训等措施,提高基层工作者进行舆论引导的工作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